首页 > 产业 > > > 正文
圆明园百景图志 | 九州清晏 · 奉三无私殿
发布时间:2023-07-30 18:59:00   来源:北京圆明园研究会  
九州清晏

九州清晏,圆明园四十景之一。是清帝御园圆明园的帝后寝宫区,居正大光明直北之前后湖间大岛上,四围环水,用桥梁与游船以通往来。除近侍太监宫女外,官员、园户等皆不得进入该岛。


【资料图】

九州清晏一景,是园内建置最早的景点之一,如清晖阁即是康熙年间创建圆明园时所造,历史可以上溯到1707(康熙四十六年)康熙帝首次临幸皇四子胤禛花园圆明园游赏进宴之时。雍正初年圆明园拓建增建成御园时,本景即增建为帝后寝兴区。雍正三年(1725年)首见九州清晏称谓,同年御书匾文“洞天日月多佳景”、“会心处”、“至诚不息”、“一室春和”和“松竹梅”。

次年为圆明园前殿和西南所分制“圆明园”和“洞里春长”匾。雍正五年、七年先后挂匾的还有“松柏室”和“茂育斋”。

本景,乾隆四年(1739年)首见奉三无私称谓,三年至九年先后见“山容水态”、“泉石自娱”和“怡情书史”匾文。乾隆九年(1744年)九州清晏一景成图后,添建改建仍颇为频繁,规模较大者共计四次。一是乾隆三十年(1765年)添建成清晖阁四景即松云楼、露香斋、涵德书屋和茹古堂。二是道光十年(1830年)前后,本景西路作全面改建,圆明园三殿西边的乐安和、怡情书史寝殿改建成五间三卷大寝宫慎德堂,堂前原玉照亭等改为昭吟镜、得心虚妙、峭碧等三亭斋;又西侧的清晖阁南北诸景,改建为妃嫔寝殿湛静斋、后殿和南穿堂殿。三是道光十六年(1836年)本景中路三殿遭火灾后进行全面改建。九州清晏殿由面阔七间缩为五间,殿西添建三间套殿同道堂,三殿两侧原东西佛堂撤去,改为值房、库房;西路西北隅添建转角楼房四间;东路天地一家春西北隅的两卷三间皇后殿改成东西两院。四是咸丰五年(1855年)起,同道堂前边加盖戏台,后又在西部各院添盖部分游廊,咸丰九年(1859年)在九州清晏殿东山墙外添盖成三间套殿清晖堂(亦称殿),从而形成本景最终布局。但此堂尚未正式挂匾,亦未见之于平面全图,1860年即全部毁于英法联军之火。本景共有殿宇大小房间、游廊656间。

本景平面图摹自清样式房咸丰五年图,但此时中路三殿实际上仍有东西回廊。

圆明园四十景图-九州清晏

奉三无私殿

奉三无私殿中层七间殿,前后有廊,外檐悬“奉三无私”匾,内额为“清虚静泰”,联曰:涧泉无操琴,泠然善也;风竹有声画,顾而乐之。宝座联曰:所无逸而居,动静适徵仁智;体有常以治,照临并叶清宁。皆高宗乾隆帝御书。殿内还恭悬乾隆御书康熙圣训“天下之治乱休咎,皆系人主之一身一心……”及雍正圣训“敬天法祖,勤政亲贤,爱民择吏,除暴安良……”。奉三无私殿为御园祭殿,摆有祭殿神供。神供摆设与大内乾清宫东暖阁及避暑山庄依清旷殿相同。乾隆帝每年初次临幸圆明园或离园赴承德时,皆先至奉三无私供前磕头。二月初一祭太阳神,亦在奉三无私设供。

九州清晏假山遗址(2004年摄)

奉三无私殿是每年正月十四日皇帝举办宗亲宴之处,此宴是御园“上元三宴”之首宴,称之为上元前一日奉三无私宗室宴。由清帝钦点皇子、皇孙及近支王公入宴。乾隆五十四年首次“五代同堂”宴即设于此殿。

乾隆时期共办四十余次奉三无私宴,每次乾隆帝必有诗咏,皆悬之于本殿壁间。正月十五日通常还有一次内庭宴,由皇帝赐宴后妃内眷。道咸时期奉三无私宴仍相沿不辍。咸丰十年正月二十日举办奉三无私宗亲宴,二十二日为奉三无私内庭宴。此殿建有戏台(乾隆五十一年戏台内鳌山两券门上奉旨改安月白春绸绣花软帘两架),筵宴时由升平署太监演唱“景星协庆”、“万花向荣”戏或奏乐。皇帝万寿节及端午、中秋,有时亦在奉三无私殿设午宴、晚宴或酒宴。道咸时期,此殿亦是皇帝平日欣赏中和乐、吹打乐及乌春、簸箕等歌舞,传演小戏帽儿排,乃至舞灯、演焰口之处。

奉三无私殿前陈设有铜龙、铜凤、铜瓶和日晷。铜龙铜凤外侧栽植柏、槐、文官果和山兰芝等花木,同时铺有石子甬路,还竖有一根试风旗杆。嘉庆十六年奉旨,凡阴历腊月二十日以后遇大雪时,殿前照例向北堆做雪象一对。殿内明间设大宝座,宝座后槅扇六扇上象牙席两面透画,乾隆四年由郎世宁起画稿,张维邦画。殿内碧纱橱上亦糊饰象牙席。十一年郎世宁奉旨照养心殿通景大画,在西墙上画两张,殿内设玻璃插屏一件。殿内后槅扇贴乾隆御容大画一张,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奉旨另行托裱。殿内设有床,乾隆三十一年遵旨收拾床暖板,又铺设凉席,东梢间有地炕一铺。乾隆三十六年查得奉三无私寝宫现安帐子三架(春绸、密纱、稀纱各一)、幔子二架(春绸、芝蔴地纱各一)、褥子四床(春绸二、氆氇、葛布各一),及月白硬纱帘一个、褥单六个、红青缎枕头四个。殿内铺有西洋毯子,前后门冬用毡帘为石青缎边红猩猩毡心。殿中还有一件太极炉,是乾隆三十八年遵旨特为该殿新造的。此太极炉从四十一年烧起,每日用炭10斤煨烧,至四十三年三月颜色已烧好,嗣后仍每炉用炭3斤烧埋。该炉于每年正月皇帝驾幸圆明园之前安设,至进宫日即撤回烧埋如常。

殿前东西回廊外侧,原有对称的东西佛堂,皆为南向三间前接抱厦一间。自雍正三年(1725年)起,东佛堂即供圣祖康熙皇帝及孝恭仁皇后(雍正帝生母)之神位,乾隆帝即位后亦遵此制未作增改。清代帝王例于岁暮封印(御宝),待新年灯节过后,正月二十日开宝时,在东佛堂设香案,清晨帝至供前拜宝。西佛堂供观音菩萨。佛堂地面雍正初年即铺津(金)砖。道光十六年(1836年)圆明园三殿改建时,东西佛堂处改成值房和太监房,佛堂则改设于圆明园殿内。

奉三无私殿也是各部院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、物件、图册的地方。乾隆四年(1739年)正月,内务府造办处将西洋人灯、玻璃盆景灯等十二件灯具,安设在殿内呈览。这也是内务府《活计档》中首见奉三无私殿称谓。由清宫画师唐岱、沈源历时七载画成的工笔彩绘绢本《圆明园四十景图》,于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安在奉三无私殿呈览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,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时,准备回赠给英王及来使的各项礼品,也是先安设在奉三无私殿内预作呈览的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中公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